人說:「第一憨:種甘蔗給會社磅;第二憨:替人選舉運動。」日治時期台灣有四大製糖會社 ,並在各地設立的製糖廠,並有直營農場,將整個甘蔗市場壟斷,農民栽種的甘蔗,全部只能交付於製糖會社,別無選擇,甘蔗收購價格也由會社所壟斷,會社依甘蔗種植面積與品質給蔗農報酬,但處於劣勢的蔗農毫無議價空間與能力,只好傻傻的任憑會社秤重定價,無奈地做個憨人了。
甘蔗看起來雖不起眼,然而為了獲取每日生活所需的糖,就不得不對甘蔗多用點心,日治時期 便設有甘蔗試驗所,從事蔗業改良,以提高蔗糖產量,好多爭取外匯。
甘蔗看起來雖不起眼,然而為了獲取每日生活所需的糖,就不得不對甘蔗多用點心,日治時期 便設有甘蔗試驗所,從事蔗業改良,以提高蔗糖產量,好多爭取外匯。
四大製糖會社,其中虎尾所占最大樁,光復至今台糖公司接管後依然營運中;早期整個虎尾鎮農民幾乎都以種植甘蔗為主,豐收時在利用牛車載送,這樣人力跟勞力不和成本及效力,最後開闢鐵道,專用火車載送,因而凡有種植甘蔗地區,都有火車鐵道經過。
在虎尾旁有條虎尾溪流過,對岸的蕃薯庒不外乎也是種植甘蔗,但中間卻有條溪水流過,為了甘蔗的運用,日本政府下令興做這做大橋,讓五分小火車帶送方便。 當時雲林縣內唯一有兩座鋼樑交錯鐵橋的,一為橫跨兩縣市的西螺大橋,也是當時的「遠東長虹」東亞第一大橋-西螺大橋,另一座正是座落於虎尾溪上的「虎尾鐵橋」,這兩座鐵橋有個共同點,都是為了運送甘蔗而興建的。
在虎尾旁有條虎尾溪流過,對岸的蕃薯庒不外乎也是種植甘蔗,但中間卻有條溪水流過,為了甘蔗的運用,日本政府下令興做這做大橋,讓五分小火車帶送方便。 當時雲林縣內唯一有兩座鋼樑交錯鐵橋的,一為橫跨兩縣市的西螺大橋,也是當時的「遠東長虹」東亞第一大橋-西螺大橋,另一座正是座落於虎尾溪上的「虎尾鐵橋」,這兩座鐵橋有個共同點,都是為了運送甘蔗而興建的。
在繁華的虎尾鎮上,對岸的「蕃薯庒」居民當然也想來到虎尾鎮上工作,買東西,由於這條雖然不寬闊的虎尾溪,表面上應該都可通行,但在底上溪水流域相當危險,暗藏泫渦無法通行,因而有「會過西螺溪,未過虎尾溪」的俚語出現。如此不便下,在虎尾鐵橋旁,利用角鋼和鐵管為支架,在鐵橋右側鋪設了一座木板便橋,作為民眾往來的通道,困擾兩岸居民多年的難題。
虎尾溪鐵橋又名「虎尾糖廠鐵道橋」。它的名氣雖然沒有西螺大橋如此有名,但在建造時間比西螺大橋更為悠久,長久以來與虎尾糖廠密不可分,也是帶動整個虎尾興盛的重要關鍵之一,讓虎尾成為「台灣糖業王國」的大功臣。虎尾鐵橋全長約四、
現在化交通的便利下,有了其他的替代方案,板仔橋慢慢的失去功能,現在的它,變成了居民散步,紓解壓力,觀賞夕陽西落的好去處。但現今由規劃上出了些問題,又封閉不對外開放。
【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廖麒閔/保留 報導】
雲林虎尾商圈:http://632.travel-web.com.tw/
大雲林旅遊網:http://yunlin.travel-web.com.tw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